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经验材料一、突出机制建设,凝聚战略实施工作合力。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长沙始终坚持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了推进战略实施的四大机制。一是完善了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了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强力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市知识产权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探索了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新路径。二是完善了行政管理机制。整合全市版权管理职责划入市知识产权局,探索知识产权集中管理模式。在4个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局,在省级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进一步理顺了全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三是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及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纳入科技进步、新型工业化和区县(市)及园区绩效考核体系,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指标内容。四是完善了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出台《xx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xx市知识产权补助实施细则》等鼓励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系列文件,确定了知识产权预算资金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投入机制。全市工业、商务、科技、文化等政策均将知识产权列入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政策的知识产权导向。二、突出平台建设,凸显示范城市带动作用。搭建高效的工作平台,是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长沙坚持以激励引导为手段,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了平台建设。一是搭建创新创造平台。投入近300万元建成了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七大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搭建了全市自主创新专业平台;出台《积极扶持引导长沙本地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工作方案》,将全市基本具备创著名、驰名商标条件的企业分批纳入重点培育对象,搭建知名品牌培育平台。二是搭建转化交易平台。打造了继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之第1页共3页后,国内第三大科技类会展品牌——长沙科交会,突出科技与文化、金融、产业融合,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交易;将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倡导成立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联盟,拓展了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功能。三是搭建了执法保护平台。构建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平台,市知识产权、工商、公安、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定期开展集中打击侵权制假专项行动,形成了有效打、持续打、深入打的工作局面。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和微博,确定了一批维权援助合作单位,搭建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四是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中心、中南大学法学院、市委党校共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搭建了传播知识产权文化、培育知识产权人才的有效平台。坚持费用全免、师资最优、内容求实原则,累计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才8000余人次。三、突出能力建设,服务长沙创新转型发展。服务创新转型发展,是推进战略实施的终极目标。长沙坚持以工程的实施为抓手,以推动创新转型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作用凸显。一是实施知识产权“三百工程”提升引领力。在总结2008年开始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经验的基础上,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集中培育100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支持100项知识产权优秀成果成功转化,培育100名创造领军人物。工程实施两年来,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升增长力。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工信委等部门集中指导中小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培养知识产权工作团队,600余家中小微企业实现了专利申请“零”的突破,推动中小企业创造了一批核心专利、转化了一批专利技术。三是实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金桥工程”提升转化力。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城市,长沙率先全国出台《关于促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倡导成立了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与交通银行湖南分行等四家银行签订了总金额达30亿元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授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