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述(1)1.审核目的hse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1)确定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2)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及时发现hse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确保体系的正确实施与保持;(3)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前,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为顺利通过外部审核做准备;(4)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使体系保持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2.审核范围在明确审核目的后,审核组长与受审核方应确定审核范围。第一方审核(内审)的范围可视企业所建体系覆盖的产品、活动、服务而定,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原则上应包括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活动和服务,当然在编制内审计划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在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确定一定的范围。3.审核准则hse管理体系审核的准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1)sy/t6276-1997标准。(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企业根据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编制的,对企业内部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行指导,一旦发布就是企业的内部hse管理法规。(3)适用于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sy/t6276-1997标准强调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遵守的承诺,因此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也必须作为审核准则之一。4.内部审核的特点(1)根本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2)必须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内部体系审核是管理者介入体系管理的重要手段,审核结果需经管理者评审,不符合项需第1页共13页管理者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实践已证明,没有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内审不能顺利进行,也不会产生期的效果。(3)是一项需经常开展的管理活动,重在有效性审核。(4)是一项正式的活动。审核应依据程序,有计划安排,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化的审核报告,发现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5)依据客观证据,不因情绪或偏见而左右事实。(6)开展内部审核的难度表现在:①高层管理者等人的支持往往因人事或环境的因素打折扣;②审核结果涉及员工或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可能发生争执;③都是同事,难以产生权威效应;④有水平、有能力、懂得管理、技术高而又有充裕时间的内审队伍难以建立;⑤内审员难于持续跟踪纠正措施,验证和分析其有效性。5.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可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常规审核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进行,往往是定期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或不少于监督审核的次数。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往往需要追加审核:(1)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承诺方针、目标、重大危害与影响因素、生产工艺及现场等有较大改变;(2)发生了严重的环境、安全、健康问题或相关方有严重抱怨;(3)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4)获证后,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内审的时机和频次应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由管理者代表提出具体计划并报请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6.内部审核的一般顺序hse管理体系审核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进行。第2页共13页1)确定任务内审应明确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根据审核范围确定工作量和任务的大小。如是例行审核按年度计划,如是追加审核则要明确目标和受审的部门或要素。每次审核还要明确采用的依据,任务确定后要按程序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下达。2)审核准备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和批准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并分配审核小组成员。审核组成员应进行文件预审,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有关文件。在审阅文件的基础上,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并经组长审批后实施。审核计划日程表确定后应及时通知受审部门,并请受审部门确定发言人及陪同人员并安排首、末次会议参加人员。3)现场审核审核组应准时到达审核现场,召开一次正式的首次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如果是例行审核,而且是对一个部门进行审核这种首次会议可适当简化,现场审核应是客观的、独立的和公正的,就是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