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真题八一、单项选择题(如下各题中,每题只有一种答案符合题意,将光标指向符合题意的答案单击左键使该答案前的圆框内出现小黑点即可,共35小题,每题1分)。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过渡时期是一种(D)。A.很短暂的时期B.50年左右的时期C.30年左右的时期D.相称长的时期2.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工作路线是(D)。A.坚持思想基本原则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教育群众和依托群众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认识的本质是(D)。A.思维的自由发明物B.社会实践C.客观实在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D)。A.武装斗争B.革命根据地建设C.工人阶级的领导权D.土地革命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指(C)。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B.为政治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6.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直接导致(B)。A.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B.周期性经济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D.计划经济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D)。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毛泽东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起草的决策强调了党的(B)建设的重要性。A.制度B.思想C.组织D.作风9.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归根究竟是要(D)。A.处理作风问题B.处理入党动机问题C.处理待遇问题D.处理世界观问题10.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同属于社会历史范围。在两者的互相关系上,下面哪一种表述是对的的:(B)。A.阶级问题处理了,民族问题也就随之而处理B.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广泛、更复杂C.民族问题的处理决定着阶级问题的处理D.阶级问题比民族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广泛、更复杂11.从历史进程来看,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大体通过了五种格局的变化。这五种格局的变化依次是(A)。A.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格局→“一线”、“两翼”的格局→“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格局→“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格局→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B.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格局→“一线”、“两翼”的格局→“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格局→“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格局→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C.“一线”、“两翼”的格局→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格局→“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格局→“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格局→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D.以成渝为中心的“两点式”格局→“依托两市,发展两线,开发两翼,带动全省”的格局→“一线”、“两翼”的格局→“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格局→以成都平原和攀西为重点、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1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C)。A.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的同一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普遍性13.“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的四川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构建一圈”,是指(A)。A.成都平原经济圈B.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圈C.攀西-川南经济圈D.成渝市经济圈14.在市场经济中,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是指(B)。A.竞争机制B.市场机制C.计划机制D.供应机制15.毛泽东在(D)的发言中强调:后来要常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获得的。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古田会议D.八七会议16.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是(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C.为人民服务D.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17.我们过去发生的多种错误,当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不过(A)。A.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B.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C.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D.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18.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曾就“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