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战略管理理论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性和总的指导思想。它反应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和企业力图为自己树立的形象,揭示本企业同其他企业在目的上的差异,界定企业的重要产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的顾客基本需求。企业使命包括5个内容:企业目的;企业定位;企业理念;公众形象;利益群体。2、企业目的:是在企业目的的总框架中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的详细方向,有自己的完毕时间。目的所规定的时间期限越短,目的内所含详细内容的数量便越多。3、企业目的体系:(战略目的、长期目的、年度目的)(1)战略目的: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到达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的,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企业形象等。(2)长期目的:是指企业在一种相对较长的期间内,所力争实现的生产经营的成果。(3)年度目的:是指实行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的,是战略实行中的一种必要手段。4、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剧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筹划。企业战略包括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次。5、企业战略的4个构成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1)、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又称为企业的定域。(2)、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3)、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竞争地位。(4)、协同作用: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多种共同努力的效果。6、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的意义所谓效能:是指企业实际产出到达期望产出的程度;而效率:则是指企业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的比率,即实际的投入产出比。在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中,企业的经营范围、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一般决定着企业效能发挥的程度。协同作用则是决定企业效率的首要原因。正值的协同作用会大幅度增长企业的效率,反之则相反。7、企业战略的层次: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8、总体战略又称企业层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的,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互相支持、互相协调。9、经营单位战略又称经营层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企业的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详细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的服务。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一般是经营单位战略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10、职能部门战略又称职能层战略是指企业内重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有效地运用研究开发、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营职能,保证明现企业目的。协同作用和资源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11、总体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性质来看,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行为;(2)从参与人员来看,重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企业总体战略与企业组织形态有着亲密的关系。12、企业战略与效率、效能的关系从企业不一样层次的战略的作用来看,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要重视的是改善效能的问题,即做对的的事情;而职能部门战略则是考虑改善效率的问题、即对的地做事情。在变化面前,企业不能只迷恋过去生产上的效率,而要调整自己企业战略或业务战略,把改善效能的工作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13、战略管理的模式: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资源基础模型(R/B模型)14、战略管理的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产业组织模型揭示了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决定性影响,该模型认为产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要超过管理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绩效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特性,包括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障碍、多元化、产品差异化及产业集中度。15、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的假设条件(1)外部环境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取超额利润。(2)相似产业内的企业具有相似的资源,因而根据这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