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迫降海上救生1海上环境的特点民用航空客机遇到紧急情况实施迫降,有时也会迫降于海上。海上的环境怎么样,在海上怎么样生存自救,成为在海上迫降后遇险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其表面约有十分之七的面积是海洋。我国有47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上环境的主要特点如下:1)海上缺乏参照物,难辩方向,不易发现目标客机旅客迫降后撤离到海上,尤其是在远离海岸的茫茫大海上,周围一片汪洋,很难判断自己所处的方位。如海上有大雾时,其能见度更差,对于观察目标、辨别方向更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搜寻援救飞机或直升机,以及搜寻援救舰船,搜寻援救遇险人员,也存在着许多困难。2)海上风大浪高在海上,无风三尺浪。实际上,海上的风浪确实是海上生存自救的大障碍。海上通常风力为3~4级,大风时可达10级以上。客机旅客迫降后撤离到海上,身上穿着救生衣在海上漂浮时,乘坐救生船在海上生存自救时,都会因海上较大的风浪受到不利的影响。遇险人员在海上大风大浪中,受到颠簸,长时间漂泊,容易筋疲力尽,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遇险人员应有一定的抵御风浪的经验和能力。3)海水温度低海洋表面水温年平均温度不超过20℃,有30%的海洋表面水温在4℃以下。水温越低,人在海上活动越困难,在海水中就更困难了。所以,遇险人员在海上防寒保暖,对于生存自救是非常有必要的。救生船采取的双层气囊坐面和在救生船上安装船篷,都是防寒保暖的具体措施。另外,遇险人员还应该在海上生存自救期间,主动注意防寒保暖,提高御寒的能力。4)缺乏淡水海水苦涩,不能直接饮用,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海上客机迫降所用的救生物品中,必须备有一定量的淡水,供遇险人员紧急情况下饮用。除此之外,还应备有海水淡化物品,供遇险人员淡化海水之用。另外,遇险人员也应想方设法解决饮水问题。必须指出,请不要随意饮用海水,否则只能加速脱水,影响生命安全。5)动物的危害客机旅客迫降后撤离到海上,要注意海洋动物对人的功击和伤害。海洋中有一些对人有危害的动物,如鲨鱼、海蛇、水母等。它们或直接伤害人体,危及生命,或施放毒素等有害物质,使人致命伤亡。其中,鲨鱼是最危险的动物,必须特别引起遇险人员的分外注意。2漂浮设备的使用在海上生存,落水后会造成淹溺而丧失生命。因此,正确使用漂浮设备非常重要。在淹溺者中,有85%~90%是因为大量的水进入肺泡,阻碍气体交换而致窒息。如果没有漂浮设备而滑入水中,往往落水后立即下沉,在水中呼吸及猛力挣扎时,就会吸入大量的水。如此反复多次沉浮,最后会沉入水中死亡。一般呼吸道进水后2~3分钟,最多10分钟即丧失意识。救生衣和救生船都是防止淹溺的漂浮设备。在海上迫降遇险,旅客利用救生衣和救生船,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救生衣目的是使遇险人员的头部露出水面。对昏迷者来说,还需防止身体在水中转动。为达此目的,救生衣具备以下性能:1)具有一定浮力人体不论是部分还是全身浸泡在水中时,总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等于身体排开的水的重量。向上的力与体重之差即为浮力,浮力决定人体在水中的沉浮。人体比重一般为1.03到1.11之间,而海水的比重为1.025~1.028。这样算来,人体自身有一定浮力。但因遇险不是游泳,有湿衣服等影响,加上海浪的影响,所以落水后必须借助有漂浮能力的救生衣,遇险人员才能安全。2)良好的稳定性浮力必须分布在身体周围,以便使口鼻能浮出水面。当作用于人体的各种力处于平衡时,人体应在与水面保持稳定姿态。有人认为,最理想的姿势是人体轴线与水平面的垂直线成45°。有海浪时,救生衣能使遇险人员的面部背向海浪,这样就可以避免呼吸道进水。在汹涌的海面上,如果只穿着救生衣,则仅能坚持几个小时。所以,救生衣还是应看作进入救生船之前的漂浮设备。一旦上了救生船,生存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救生船自动充气就可以使用。遇险人员坐在救生船上,臀部与水面之间有气囊隔开,防止受凉。打开救生船顶篷,可防风雨,可以接雨水,也可以防晒。用涂层织物做的水桶式布锚,能兜住水使救生船稳定,减少飘动。救生船有供划行的桨,另外还有修理工具。如果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