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中所录曲辞的革新思想【摘要】《乐府诗集》可以说是当时老百姓们的流行歌曲,他反应了同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表现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体现民间百姓的心声,同时影响了它同时代的人们,也影响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本文研究了《乐府诗集》中所录曲辞的革新思想。【关键词】《乐府诗集》;曲辞;革新“乐府”,最早的概念是指秦末汉初的采诗制乐的官署。魏晋时,人们把汉时乐府机关采集、创作和保存下来的汉代民歌俗曲,也称作“乐府”或“汉乐府”。再后来,人们把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作“乐府诗”。唐代,又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把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用新题写时事、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如今,我们只能够看到《乐府诗集》文字方面的艺术价值,至于当时的老百姓如何入歌,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只能通过文字的韵律加以想象了。本文研究了《乐府诗集》中所录曲辞的革新思想。一、新入旧题伴随着政治上的革新思潮,从贞元开始到长庆末,文学上的革新思潮也弥漫开来,成为一时风气。张籍、王建也是“革新”大潮中的成员,他们承继了杜甫创制“新题乐府”的方式,在“旧题乐府”的写作上锐意革新。首先,张王旧题乐府的特点之一即以新乐入旧题,而这种“新”最明显体现在七言为主的形制上。自汉魏以来,五言一直是乐府的主要语言形式和节奏形式。一些在唐代仍然很流行的旧题乐府承袭了这种形制,比如《关山月》。《乐府诗集》依据时间先后保存了自梁元帝到唐鲍徽等21人的同题乐府作品,张籍、王建以前的诗人创作全都是五言乐府,至张王始变为七言。其他,像《陇头水》、《江南曲》、《猛虎行》、《车遥遥》、《少年行》等唐代流行的乐府旧题在张、王手中,多以七言新制进行再创造。从五言到七言,不仅增加了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而且延长了单位句子的曲长,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作品的声音节奏。再加上篇幅的长短变化,押韵的灵活多样,这些作品即使今天诵读起来尚且异于他人,那么,与这样的语言形式相配合的音乐曲式也一定与众不同,称为“新乐”恐怕不为过。其次,张王旧题乐府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新意入旧题。在传统诗意基础上翻进一层,或变换抒情角度,或加深情感思想,或改变旧题的情感风格。《杂曲歌辞》中有《春日行》一题,保存最早的是鲍照的作品,三言二十二句,写一名女子的春日相思,延续传统的伤春主题。张籍则换用男子口吻写春日游园的恬淡心境:“春日融融池上暖,竹芽出土灡心短。草堂晨起酒半醒,家僮报我园花满。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树树殷勤尽绕行,举枝未遍春日叹。不用积金着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一扫“两相思,两不知”的低回缠绵,代之以宁静旷达的阳刚之美。再如《舞曲歌辞》中有《独漉篇》,古辞四言二十四句,用一连串比兴暗讽社会的黑暗。王建承旧题作《独流歌》,采用杂言(三四七言间杂)形式:“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写作技巧上沿用传统手法,但其讽刺的力度更深。特别是结尾句———“黄河水直人心曲”,自然界中有“九曲回肠”之称的黄河在人心面前都算是直的,用反诘语讽刺人心的叵测与复杂,力度更强,思想更深刻。这种以新意写旧题的方式,打破了乐府诗题对歌诗内容的束缚,是继曹操用乐府旧题写时事之后的又一次突破。同时,也反映了中唐乐府诗创作的一个倾向,如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所言:“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特书烈女之类是也。”用新意翻旧题,是中唐诗人在诗风创新上选择的一条道路。二、谣、讴、歌等形式的再现按照传统观点,诗作之和于乐者大体有:《诗经》作品,楚辞的“九歌”,乐府诗,词和曲。如果统称入乐的诗体,名曰“歌辞”。可歌之诗的存在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诗经》作品为主的阶段;二是乐府诗阶段;三是与燕乐配和的诗体阶段。先秦时期的歌诗可称歌诗之源。乐府诗阶段是先以楚、秦等地方乐曲,后以南方乐调为主要乐调的歌诗时代,可视为歌诗的第一个阶段。而燕乐乐曲广泛流行于歌诗是第二个重要阶段。这是对《乐府诗集》所布列的诸多诗作和其前后长远历史阶段中的诗作存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