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创新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实现产业振兴...............3发展绿色高质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10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5关于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考.20打造特色渔业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26乡村振兴之中小企业振兴发展的思考..........30浅淡我县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小企业园招商引资............................................................................33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38培育“三农”人才.......................助推乡村振兴42关于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46振兴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振兴..........................50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54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57聚焦基层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62成立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66繁荣文艺创作助推乡村振兴..........................70—2关于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74建设生态镇村打造美丽乡村........................77坚持绿色生态优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81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85—3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90乡村振兴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考......93大力发展农业创客助力乡村振兴................98乡村振兴从“乡村规划”开始....................100加快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乡村振兴104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108强化“三资”管理促进乡村振兴..................................................................114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118—4创新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网络乡村振兴政协协商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就业增收,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推动X乡村振兴。一、X特色农业发展短板全县农业产业“散小弱”的状况依然存在,“重生产、轻流通、品牌弱”的境况比较突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一)基础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改造相对滞后;部分田块排灌不畅,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大部分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平均厚度已由1980年代初的15cm减少到现在的12cm;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差;真正能够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高标准农田不足30%;影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龙头弱—5一是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不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小,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低,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特色产业还停留在种植的低端环节。(三)主体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下连接农民,对上承担实施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目前,全县虽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69家,但能够规范化运营的不多,质量不高。二、X特色农业发展对策(一)强保障用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理念统领农业,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始终把农业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从政策、资金、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技术推广、产业园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引导和扶持,按“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班人马”的思路,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真抓实干的格局,健全统一领导、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促检查机制,确保全县特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