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工作满意度的实施方案各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是群众的情绪反应,也是社会和谐度的“晴雨表”。为发挥综合治理的优势,落实社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我乡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央政法委关于在全体政法战线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宣传法律、打击防范、执法服务、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枧田、法治枧田、幸福枧田创建,确保我乡和谐安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二、工作目标通过全乡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实现“三个不发生”、“五个提升”:即不发生一起群体性纠纷械斗事件,不发生一起恶1性刑事案件,不发生一起群死群伤安全事故;街面见警率、纠纷化解率、案件纠错率、窗口服务满意率、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知晓率不断提升。三、组织机构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处,成立乡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程智华副组长:邓锦华、韩圆斌、胡建辉、程子勇、刘胜华成员:周熙庆、程正、胡启发、王平、李德平、王林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程子勇(兼)成员:周熙庆、胡启发、李德平各村委会及各部门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地本部门相关工作开展。四、工作任务及分工(一)社会治安防控工作1、强化治安巡防管控。组织对要害目标、重要路段、案件高发等治安重点地区实施24小时巡防,提高街面见警率和执勤密度,压缩犯罪分子作案时间、空间。增加出警装备;优化各警种执勤力量,简化指挥调度程序,提高快速接警、处警能力。2由乡派出所负责。2、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对各村委会管理型住宅区群防群治组织进行一次摸底,按照有条件、确需要的原则,组建义务治安联防小组,推动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由各村委会负责。3、开展重点整治活动。持续开展以打击入户盗窃为重点的多发性侵财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治安重点地区,尤其是学校及其周边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坚持“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适时组织严打整治活动,遏制各类案件高发势头。由乡综治办负责组织。(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1、畅通民意渠道。乡负责制作服务联系卡,将乡班子成员以及村委会主要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姓名、职务、分工、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及监督电话,发放到每家每户,方便群众联系和诉求。采取学生让家长填写民意测评表的方式,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由各村委会和乡综治办负责。2、开展大走访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开展“争做群众贴心人,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发动乡干部和政法干警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融洽干群关系,了解社3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诉求,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群众积怨,由各村委会和乡综治办负责。3、建立“民情档案薄”。乡挂点领导负责收集挂点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负责收集分管行业的矛盾纠纷,建好民情档案薄。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分析梳理情况,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矛盾纠纷,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办结、包稳定。对不能化解的矛盾,及时报乡综治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由乡综治委负责。4、做好案件回访工作。案件侦破后,办案干警要开展不定期回访,让群众时时感到民警就在身边,使群众迅速摆脱因发生案件带来的伤害。对未破案件的受害人,每月及时通报一次工作进展,表明公安机关破案的决心,使群众直观感受到公安机关在尽力侦破案件。对执行难的案件,法院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疑难案件救助资金,同时与当事人多联系沟通,通报案件进展情况,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避免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