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须知:1、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2、请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凡在题本上作答者一律不计分。3、考试题本属于绝密材料,考完后原数回收,严禁带出考场。一、判断题(每题分,共10分)1、从古到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在原始社会,教育是不具有阶级性的,由于那时并不存在国家,不过自从有了国家,教育便为之服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因此学校便为统治阶级服务,政治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增进这政治的发展。2、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已从量性评价逐渐转向质性评价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新课改的理念规定要关注过程的评价,而不要只关注成果,量性评价相称于总结性评价,即学习结束后的一种评价,而质性评价愈加关注在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因此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逐渐转向为质性评价。3、审美需要是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之一。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五分法,一种是七分法,五分法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分法就是在社交需要后求知的需要与审美的需要,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包括在社交需要里,因此对的。4、人本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过程,与“自我”的形成无关。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人本主义重视以人为本,自我的形成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基础,自然两者是都要强调的。5、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而不具有生产性。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教育可以对人力进行再生产,同步教育对科技、对知识等都具有再生产的作用,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6、习得性无助感就是学习没有力气的感觉。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习得性无助”指由于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导致的任听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因此不是指没有力气的意思。7、外铄者强调个体的环境影响,一般不重视教育的价值。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洛克、华生,不仅强调个体受环境的影响,还强调教育对人的影响,即是环境决定论与教育万能论。8、智力技能又叫心智技能,也称智慧技能或思维操作。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智力技能即听说读写,是相对与操作技能提出来的,智慧技能重要用于心智或者思维即可完毕,因此智慧技能也叫心智技能等。9、隋唐后来盛行的科举制度,对国家选拔人才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科举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对今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我们目前公务员考试,高考都受着科举制度的影响。10、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是观测学习或者替代学习。11、顿悟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有关学习的实质。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格式塔学派的关键是顿悟。是通过苛勒做的大猩猩够香蕉的试验来论证的。12、思绪可贵,又可畏,表明定势对处理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定势在生活中存在于方方面面,例如说我们常用的世界观、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不过定势分两种形式适合定势和思维定势,适合定式指的是用已经有的思维对某些事情迅速的做出对的的反应,而错觉定式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定势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13、学习动机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A.对的B.错误解析6:对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种学生与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积极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动机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14、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改革教法,还要研究学法。A.对的B.错误解析:对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改革中,教法和学法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改革教法,还要改革学法。15、由于职业特点,教师道德具有两重性,即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A.对的B.错误解析:错误。道德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