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机组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节能优化[摘要]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了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但部分改造后的脱硫系统在运行中暴露出设计裕量过大、改造过度、运行能耗过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合理确定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根据实际燃煤及煤源选择合适的设计煤质硫分;优化脱硫系统设计方案,选择节能设备,设计方案应兼顾不同负荷工况下脱硫系统的灵活调节与节能运行;调整运行方式、优化运行参数,并使用脱硫增效剂等。上述措施可为同类工程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关键词]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节能优化;设计方案;脱硫增效剂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要求将东部地区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总体完成时间提前至2017年前,中部地区力争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2020年前完成[1]。截至目前,全国燃煤电厂已完成50%以上装机容量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有效降低了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总量。然而,很多已投运的超低排放环保设施也暴露出设计裕量过大、改造过度、运行能耗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燃煤电厂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从工程设计边界条件、设计方案、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提出节能优化措施。1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确定脱硫系统设计边界条件的确定,决定了其改造工艺方案的选择。《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工况宜采用锅炉BMCR、燃用设计煤种工况下的烟气条件;已建电厂加装烟气脱硫装置时,宜根据实测烟气参数确定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并充分考虑煤源变化趋势。我国多数火电机组燃煤煤质波动较大,而目前我国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环保指标极其严格,不允许每小时污染物排放均值超标。因此,为减低环保风险,目前火电机组脱硫装置增容提效改造普遍存在改造设计煤质裕度过大、硫分虚高的现象。加之,当前国内燃煤火电机组整体负荷率偏低,往往造成多数机组脱硫装置实际运行工况严重偏离设计工况,运行能耗较高,运行经济性较差。因此,在对现役机组烟气脱硫装置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时,应合理确定设计边界条件。设计煤种宜根据电厂近3年实际燃煤情况,选择可覆盖近3年燃煤质量95%以上的硫分参数,或综合考虑煤源变化、燃煤掺烧趋势等选择合适的设计硫分参数,不建议以短期燃煤煤种硫分峰值作为设计硫分。2脱硫系统设计方案优化在确定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时,应在确保改造方案环保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和能耗指标。脱硫系统能耗指标包括电耗、脱硫剂耗量、水耗、气耗等,其中电耗成本约占其整体能耗成本的70%,因此本文所称能耗泛指电耗。为更直观地体现脱硫装置污染物减排的能耗代价,便于比较不同负荷工况下脱硫系统的能耗指标,本文提出了单位减排能耗的概念,即脱除单位质量SO2需要消耗的电量,计算公式如下:节能优化目标是以最低的单位质量污染物减排能耗达到超低排放环保指标,即尽可能在脱硫改造方案设计选择时降低脱硫系统电耗,并在低负荷工况下实现脱硫系统灵活调节与节能运行。2.1烟气系统目前,脱硫装置烟气系统改造的主流方案是取消增压风机,将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合并设置,由引风机克服脱硫装置烟气系统阻力。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家钰等对某电厂1000MW机组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改造进行了方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组1000MW满负荷运行工况下,改造前引风机和增压风机总功率为6581.2kW,引风机、脱硫增压风机合并改造后引风机总功率为5395.6kW,改造后烟气系统风机总功率减少1185.6kW,厂用电率下降0.237%,节能效果显著。取消增压风机后,还需对引风机出口至脱硫吸收塔入口间烟道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少烟道阻力。石清鑫等对某电厂300MW机组取消增压风机后引风机出口至GGH原烟气侧入口烟道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一种方案是采用矩形管道联接拆除增压风机后的烟道,优化方案为拆除增压风机及相关烟道,新建钢烟道使两侧引风机烟气汇流,然后从汇流烟道一侧开孔连接至GGH原烟气侧入口烟道,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案烟道阻力可在满负荷工况下降低约260Pa。对于保留增压风机设置的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