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一、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体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不规定)人格: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应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注意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人重要的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感觉现象感觉适应联觉感觉赔偿掩蔽感觉后像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同步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几种重要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4种。记忆系统:在记忆过程中,由于从信息的输入到提取通过的时间间隔不一样,对信息的编码方式也不一样。可以把记忆分为3种系统,即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记忆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想象想象是人脑中对已经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发明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增进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面。故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发明想象。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自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情绪的分类和作用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和作用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络的主观体验。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重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个性的定义、内容和个性心理特性个性的定义、内容在心理学中个性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多种心理特性的总和。部分心理学书籍,也把个性翻译为人格。个性是复杂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个性的心理构造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性两大部分。个性的心理特性个性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气质: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性。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重要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性格:性格是一种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下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性格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并且贯穿于所有行动之中。个体一时的偶尔体现,不能认为是其性格特性,只有常常性、习惯性的体现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性。第二单元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源及种类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导致承担过重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也可以是适应不良的。引起一定反应并产生成果的刺激就是应激源。心理应激源可分为如下4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中介机制和应激反应应激的心理中介机制应激的生理中介机制应激反应应激的心身反应包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应激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从心理反应的性质来看:一类是积极的心理反应,一类是消极的心理反应。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应对是个体对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个体会不自觉地运用防御机制来变化对现实的感知,从而维护理性的自我形象,使情绪得到调整,而不是客观地面对并处理问题。第三单元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等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原因亲密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有如下重要特性:重要是由心理-社会原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性等作用而发病;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有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损害往往波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三)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