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求索真理的历程A组1.“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无针头注射器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说明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它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入选;病人害怕打针推动了无针头注射器的出现,体现了③;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错在“循环往复”上。答案D2.(2015·泰州三模)2015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强调实践,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项。答案C3.(2015·盐城模拟)2015年2月,两种埃博拉疫苗在利比里亚开始进行大规模人体接种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C.人的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通过对两种埃博拉疫苗进行人体接种试验,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太绝对,陷入唯心主义观点;故选D项。答案D4.(2013·四川卷,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④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答案C5.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解析肚子饿了就应该吃饭,不因认识的人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项正确。答案A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的提出,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归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③错误,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目的。答案A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