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发生①③时,2CO释放量大于2O吸收量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③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②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详解】A、①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错误;B、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①③是需氧呼吸,2CO释放量等于2O吸收量,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D正确。故选D。2.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B.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流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10%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一般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当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般所处的营养级较高,其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获得的能量最少,是上一营养级的10%~20%左右。一般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详解】A、题干信息描述,大型食肉动物迁入以后,植食性动物会出现被捕食和被驱赶的现象,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A正确;B、某些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被捕食和驱赶,可能有利于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生长,造成其环境容纳量增大,B正确;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C错误;D、该题中引入新的物种,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C。3.在灌浆期后,麻雀受高粱散发的香味吸引大量迁飞至农田,但并不是所有高粱都受麻雀青睐,有些只有极少籽粒被啄食。研究发现,不受青睐的高粱通过基因调控合成了高含量单宁(涩味)和低浓度香味挥发物,进而减少被麻雀采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粱流入麻雀的能量占高粱同化量的20%B.高梁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高粱和麻雀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共同进化。【详解】A、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传递效率在10%~20%,因此能量传递效率发生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A错误;B、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因此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粱和麻雀即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二糖和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C.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一切生物都必不可少的物质D.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