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得体(1)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星在专业理论方面具有很不一般的修养,无论对重大理论问题还是对一般的艺术观点,都力求认真钻研以至透彻理解,而不是那种号称________其实常常________,最终只能用“模糊语言”写评论的“评论家”。李星的评论文章条理清晰,论断力求准确,且也不乏惊人之见;一旦灵性突发,甚至诗情如潮而涌,字里行间时有________飞溅。A.博古通今一知半解真知灼见B.博览群书一知半解电光火石C.博览群书一孔之见电光火石D.博古通今一孔之见真知灼见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专家表示,财政补贴比重过大,带来了财政可否支撑的危险,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B.由于中国大量的旅游需求被释放到国外,使出境旅游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产生了远高于入境游的消费额。C.被爱好者捧为英剧神作的《神探夏洛克》,一些原著迷表示,不但电影的翻译质量不高,而且一些有双关含义和伏笔的翻译不到位,还有翻译硬伤。D.马基雅维利不关心社会的应然状态,而尝试“直面事情的真相而非其幻想”,这意味着他要把握现实事物的本质,以完全实用的视角来看待政治。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历天下。特别是盛唐时期,当时社会财富充足,国库殷实,民生稳定,道路畅通,社会秩序良好。这为读书人的漫游提供了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②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生③广交天下诗友④寻求从政的道路⑤走出书斋⑥他们为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A.①⑥④⑤②③B.⑥①⑤②③④C.⑥③①⑤④②D.⑥①⑤④③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6)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三、语言表达——得体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B.即将退休的孙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吗?C.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谢。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斧正为是。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答案精析1.B[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电光火石:为人们对成语“电光石火”的误用,像闪电的光,像燧石迸出的火星。这种光和火星闪现的时间极短,形容迅速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2.D[A项一面对两面,“比重过大”是单方面的,“可否”是两方面的。B项“使出境旅游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谓语残缺,“速度”与“增长”应互换位置。C项有两个错误:一是“被爱好者捧为英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