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篇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在我院新校区建设中应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从而为我院的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它高校调研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方案提出是新校区的校园网工程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一、规划指导思想1.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新校园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使新校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先进水平。校园网络系统拟采用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主的分布式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技术。并建设IPV6试验点,联入CERNET-2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1.2对校园弱电系统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基础先行、面向需求、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1.2.1将弱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物理链路的建设作为新校园建设的重点,其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作为校园网物理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一但建设后难以改变,这就要求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目前先进、日益广泛应用的六类布线系统。1.2.2校园室外弱电综合管网系统等作为弱电系统长期的基础设施应坚持整体规划、适度冗余的原则。1.2.3以“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1.2.4按照“从投入中得到回报”的原则,从弱电系统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2.5充分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二、计算机网络系统1、校园区网络2.1、建成万兆核心高质量校园网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总体规划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楼宇设置汇聚节点。各楼宇设置1-3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中心设备上。在构建校园网时,首先要确定网络中心位置,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将网络中心与所有楼宇相连。办公楼、学生宿舍、实训中心和图书馆网络核心节点必须达到万兆。互联网出口采用双路接入(百兆电信和10兆教育网)。电信光纤用于平常办公、实训教学和学生宿舍上网;教育网用于每年招生和教学资源下载。并在出口处配备硬件防火墙以及入侵防范系统。网络中心要配备10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20T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2.2、无线网络作为补充由于目前无线网络设备主要的支持的协议是IEEE802.11b和IEEE802.11a,带宽分别为11M和54M,带宽的限制使其不适合作为园区的主干技术,但是,对于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大会议厅、报告厅由于布线系统距离的限制以及装修美观的要求,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在新校区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在全院范围内只要有线无法实现的盲区都安装个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2.3、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