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6分,共60分)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2.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待测DNA分子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标记,如果能与芯片上的单链DNA探针配对,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C.“反应信号”是由待测DNA分子与基因芯片上的放射性探针结合产生的D.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待测DNA分子,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下图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成熟mRNA上具有启动子、终止子C.“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D.翻译过程需要成熟mRNA、tRNA、氨基酸、ATP、核糖体等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5.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也是“翻译”时的起始密码子。但研究发现,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过加工修饰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mRNA是控制合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模板B.DNA分子上直接控制合成起始密码子AUG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TACC.加工修饰新生肽链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UAC6.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图甲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B.青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7.下列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C.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观点,得到了科学家们的一致公认D.培养R型活细胞时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8.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D.解旋需DNA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9.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真核细胞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10.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40分)11.(12分)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相对稳定对健康有重要意义。胆固醇是血浆中脂蛋白复合体的成分,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LDL)直接影响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之后LDL在溶酶体的作用下释放出胆固醇。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