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明清古街导游词篇一:漳州古城讲解词漳州古城讲解词姓名:洪诗专业:商学院13旅教学号:1312130108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漳州明清历史街区参观玩耍。我是导游洪诗,大家能够叫我小洪。今天就由小洪我来带大家领略古城之美。首先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青年路,现在我们向南走,来到了青年路和芳华横路的穿插口。我们先往右边走,先去参观一下比干庙,也确实是林氏宗祠。游客们请小心脚下。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晚于宋代,因清末曾修建过,因而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宗祠南临洋老巷,北接振成巷,祠中供奉林氏始祖比干,是漳邑林氏祭祖之所。台湾著名的雾峰林家和板桥林家都是来自漳州,都以漳州比干庙,也确实是林氏宗祠,为共同的祖祠,是漳台林姓血脉相连的见证,它也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一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古建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们请往这走。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来的规模依然挺大的。文革前宗祠内仍高挂着多块明清时候状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钎、林士章均高挂其上。正殿两边厢房各有十几间书屋,往常的时候各区林氏考生都能够来这里住宿读书作文。林氏宗祠记录着林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意味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妨碍力和历史价值。好的,现在请各位游客往我们来时的路往回走,接着在青年路往南走。在这条路上呢,我们能够看到沿路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他们的大门外还有一个小门,这是为了平时方便进出而设计的。在后面我们还会看到非常多户人家也是做了这种大小门。来,各位游客看这里有个石碑。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嘉济庙碑,位于青年路108号,是由崇祯年间东阁大学士林钎撰文,布衣书法家李宓书丹。由于年代长远,稀间仍可见大家之作。嘉济庙碑拓本流传甚广,过去但凡到漳州任官的,几乎都要购一两份该碑拓本,作为宝贵礼物赠送亲友。走入108号,两个刻字的石柱屹立深井两边,字体也尤为飘逸。现在嘉济庙不在,只留下了这一对石柱。好了,我们接着往前。趁这段走路的时间,请同意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漳州明清历史街区。漳州明清历史街区位于台湾路和香港路一带,是反映明清时期漳州文化特色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占地26公顷,几乎有26个足球场的大小,街区不仅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而且拥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比方说“尚书?探花”、“三世宰贰”两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庙,这两个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嘉济庙碑,确实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还有漳州府衙原址、王升祠、比干庙、太平天国侍王府等,都是著名的文化古迹;曾在明代风行一时、被誉为国内三大著名年画的漳州木版年画,也出在这一街区。街区完好地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三大类古民居建筑,现存有罗厝巷、台湾路94号等历史建筑以及“天益寿”老药铺、大同文具店等沿街老字号店铺招牌二十余处。接下来我们从修文西路往东走,就到了我们今天主要的景点聚拢地——香港路。站在这里我们首先能够看见的是远处有两座石牌坊。这两座石牌坊都建于明代年间,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间隔我们较近的是“尚书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也确实是1605年,是为明代嘉靖年间的探花林士章所建。林士章,福建漳浦人,嘉靖探花,任南京礼部尚书和国史副总裁。尚书相当于现中宣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清代有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副总裁确实是总裁的副手啦。林士章为人正直,知书达理,深得皇上信任并赐给三间五楼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也确实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坊宽8米,高11米,南北向,正楼牌匾两面分别镌刻楷体巨字“尚书”和“探花”。巨字的下方还有一排字,写着“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礼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两京国子监祭酒林士章。”好的,游客们请往我的左手上方看,那儿是不是有几只旗帜。游客们请猜猜看那是个什么地点呢?是的,那确实是一座庙——伽蓝庙,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