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上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气候地形水文北方温带季风气候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冬季河湖结冰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民居多平顶屋,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内河运输很普遍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工业结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常规能源缺乏,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思考我国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缓或为平顶,而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原因是什么?答案主要是南北方降水有差异,北方降水较少,屋顶坡度较缓或为平顶,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南方降水较多,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的排泄。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三个经济地带范围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西部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注:暂不包括港、澳、台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2)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判断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3.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有东移趋势。(√)探究点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读“东部季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部季风区南、北方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案纬度。2.东部季风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它还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界线?答案秦岭—淮河一线。此线还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3.哪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古代“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答案降水、地形。东部季风区的南北自然差异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北方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温带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气候寒冷湿润山地植被主要为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河流结冰期长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向东降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广泛分布棕壤和黄土河流有结冰期,结冰期短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或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地貌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淋溶作用强,肥力低河流无结冰期华南热带湿润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水汽充沛常年青绿,季节变化不土壤淋溶作用强,形成河流无结冰期地区明显(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砖红壤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