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拿学重点(部分VIP免费

推拿学重点(部分_第1页
1/9
推拿学重点(部分_第2页
2/9
推拿学重点(部分_第3页
3/9
推拿治疗1.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2.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3.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4.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5.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6.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7.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8.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9.推拿的发展:(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8)清代-小儿推拿继续发展,正骨推拿形成体系。《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10.推拿的适应证:骨伤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痛等。特色病种:推拿三大病证-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11.推拿的禁忌证:(1)传染性疾病(2)脊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3)有烧伤、烫伤等皮肤破损出的皮肤病(4)有恶性肿瘤者(5)骨折脱位早期,局部严重骨质疏松者(6)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7)有严重心脑肺病,脏器功能衰竭者;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8)患精神类疾病,不合作者(9)月经期、怀孕期妇女的腰骶部(10)急性伤筋出血者,1-2天内局部不宜推拿(11)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12.推拿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13.推拿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14.推拿治疗方法:温(温经散寒,补益阳气)通(通壅滞,行气血)补(补气血津液)泻(泻实)汗(祛风散寒)和(调和气血,脏腑)散(疏散气血,化除结聚)清(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八种治法。15.推拿的补泻作用(虚者补之,实则泻之):(1)按经络的循行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为泻)(2)按血流方向来分:向心性操作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推拿学重点(部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