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特别提醒]光照和热量的差异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1.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3.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4.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特别提醒]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影响相对变弱。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1.白色产业(1)主要品种: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2)区位条件1①日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养分积蓄。②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发生概率小。③气温变化大,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日温差变化极大。2.红色产业(1)主要农产品: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2)区位条件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②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③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1.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热量充足。()2.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碱性,较适合茶树生长。()3.城郊地区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是受交通因素影响。()4.新疆的“白色产业”是指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产业。()5.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光照条件D.土壤性质提示:1.×新疆的瓜果甜是因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2.×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较适合茶树生长。3.×城市地区受市场影响,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4.√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且土壤呈碱性,适合长绒棉生长。在此区位条件下,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白色产业”得到发展。5.A[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热量条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材料下图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问题1(地理实践力)图中农业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哪些?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哪些?提示: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农业分布呈现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格局,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若将这种农业生产格局调换为“东牧西耕,南麦北稻”可以吗?提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格局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我国的降水是南多北少,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方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因此“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这种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