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二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D:应用)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D:应用)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具有单向性及逐级递减)及其形成原因教学用具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就是一条一般的食物链。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以前一营养级为食物,并且从前一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也就是说,物质和能量是从前一营养级流动到了后一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呢?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来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是太阳。但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太阳能才能怎样输入到生态系统中呢?这依赖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和能量的变化情况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食物关系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而逐级流动的。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又流向什么方向呢?(课本P89,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1)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2)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四个方面。一是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通过每个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形成ATP被生物的生命活动利用,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二是每个营养级生物储存在有机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摄食同化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四是未被利用的能量(现存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后一营养级不能利用的(如荒地中的草根)和后一营养级能利用而未利用的(如羊不可能将草地的草吃净)。这些未被利用的能量,或者仍然是该营养级的生存个体,保持了该营养级的生产能力,或者进入别的生态系统(如被河水冲向海洋),或者沉积在湖底成为有机质沉积物。但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简单地说,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处: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未被利用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又是多少呢?(阅读课本P90,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1、单向流动单向流动是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这可以理解为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植物与植食动物的关系也是如此。单向流动的原因是:(1)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消耗掉,而该部分热能不能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因此能量不可循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不断补充太阳能。2、逐级递减逐级递减是指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