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课题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目标1、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态变化的过程,能用适当的方法将种子培养成幼苗。3、指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及其营养贮存的主要结构,能用合理的方法探究种子中含有的各种成分。4、指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中的三个要素,能对萌发条件各要素的作用作出合理推断。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难点使学生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建立起具体、生动的形象认识。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法说明导入新课: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什么样的种子萌发能够形成幼苗?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认识种子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目的要求: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教师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学生观察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器具。学生进行实验本节课的引入新课我从“生活史”的呈现来创设情景。用课前准备的标本或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已明白了植物一生中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再给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基本概念。再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过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是怎样变成小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程序主。材料器具:浸泡过1D的大豆和玉米等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等方法步骤: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⑴观察种子的外形。⑵剥离种皮⑶观察胚根、胚轴和胚芽⑷绘出大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⑴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⑵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纵剖面。⑶滴加碘液,观察胚及胚乳。⑷绘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3、小结:⑴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⑵双子叶植物:胚有两片子叶,子叶中贮存着养料。⑶单子叶植物;胚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胚乳中有丰富的养料。学生观察学生绘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学生绘图学生总结教师引导教师种子的结构内容进行小结。花”“结的果实是怎样长成的”“果实里是否有种子,种子多不多”等等。接着,指出:“现在我们对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方面不能说出,或说不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从了解种子开始。演示多种形态类型的种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拿出准备于这节课做解剖观察的种子交给学生,提出活动和学习的要求,及时指导学生解剖和观察种子结构。最后,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也可让学生来概括。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胚萌学生报告他们各自在课外的观察。师生共同画出种子萌发过先由学生说种子的结构,再由教师提出“种子若长成幼苗,其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发时种皮破裂脱落→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胚轴伸长(下部伸长时,子叶出土,上部伸长时子叶留土)→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子叶(无胚乳时)萎缩,或胚乳萎缩。种子萌发的条件:实践证明,播种到土壤里的种子,并非都能够萌发。种子的萌发既需要必要的内在条件,又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探究问题:种子萌发与其储藏的物质有关系。假设:种子中可能贮存着无机物和有机物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1、将部分种子置于试管里用酒精灯烘烤,观察现象。2、烘烧种子,观察现象。3、用水反复揉洗面团,观察沉淀物,判断该物质的成分。4、先将种子烘烤一会儿,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种子内部贮存的营养成分: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发育成熟的、活的而且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程的图。并用文字概括规律。教师提问,学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