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纲导向思维导图考情导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以“生态城市建设”及“十三五”中有关城镇化发展的大政方针为背景,配合相关图表,结合实例考查某地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调整的措施和发展方向。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1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如下表所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劣势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①带来就业和发展机会;②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①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2品的主要生产厂家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命题角度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分析[经典例题](2015·上海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崇明区(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思维建模]1.文字信息获取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图中反映了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的变化。2.图像信息获取33.推理分析解答过程中应结合图中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上海城镇率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回答,需特别注意产业产值比重与该产业总产值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4.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和不同产业活动对城市化的影响。[小试牛刀](1)________(2)________[方法归纳]拓展性归纳(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4(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优势减弱的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原有优势逐渐减弱,具体表现如下:①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工资水平明显提高。②随着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职工收入水平的较大提高,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劳动力增长率有所回落。③20世纪80年代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具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④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大大减少。⑤整个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国内其他地区工业供给能力增强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下降。(3)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条件比较项目地区发展历史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相比状况国内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长江三角洲历史久,工业基础雄厚上海、南京、杭州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大强强大珠江三角洲起步晚,发展广州、深圳、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小弱弱小5快珠海业(受南岭影响)(4)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