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课时财政收入、支出和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2、了解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范围;了解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三、觉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教学重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的作用【教学难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学生活动设计】课堂活动:阅读——讨论——计算——举例课外活动:对2001年国家财政收支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以了解国家宏观调控,关心国家大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作为国家的居民,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财政。那么,什么是财政?什么是预算和决算?什么是财政收入和支出?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二、财政收入和支出1.财政的含义展示课件:2003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总计达到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国家就是利用这些收入,保证了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发展了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而且直接参与了农业开发和能源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教师提问:展示课件:①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哪些部分要归国家占有?②被国家占有的这部分是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全部?③国家掌握财政收入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授: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被创造出来,到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分配过程。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国有企业、城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税金,以及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和农民上缴给国家的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部分。国家掌握这部分财政收入的目的是国家利用这些财政收入来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以上分析说明了国家取得财政用心爱心专心收入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同时又指出了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目的——用此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掌握财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财政的内容2.财政的特点3.财政的本质。概括地说: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那么,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如何确定并开始实施的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2.预算和预算体系展示课件:图片一: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审批2003年国家预算。图片二:财政部长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材料:2002年中央财政收入安排:2002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安排10646亿元,总支出13744亿元。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3098亿元。2002年代编的地方财政预算总收入15305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总支出15303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平衡。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汇总,全国财政收入安排18015亿元,支出安排21113亿元。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批2004年国家预算教师提问(展示课件):①什么是预算?②什么是预算体系?③为什么要有预算体系?学生看图片,看材料,看课本后回答(略)。教师讲授:在我国,财政收支计划和上一年计划执行的结果,由财政部编制、汇总,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经过一定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计划在批准前称为预算草案。计划执行的结果称为决算。对预算基本含义的把握主要在于:要理解它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课件中的图片反映的是财政部长在作上一年度的国家决算和本年度的预算报告,接受代表审议的情景。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所以,财政部长将预算草案提请审议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审议,都是非常严格和神圣的。3.财政收入与支出教师提问(展示课件):①什么是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