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8.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课题第一节《黄土高原》备课时间编号15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板书设计第一节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范围:2、所跨省区及城市分布3、地形景观4、成因及证据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成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2、危害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3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的资料片提问: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观看,思考、回答。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PPT: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简要评价。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PPT: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动画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教师指出:“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播放资料片:“黄土高原景观”教师讲述: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展示:“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图”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回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学生看课本第57页活动2,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风成说”观看、聆听、思考发问: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读图进行分组讨论,派代表小结并讲解。收听、观看媒体讲解。讨论的要点:自然因素主要有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15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2.展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动画:为了使学生认识地更清楚,让学生观看动画。观看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中的植被差异状况;②烧杯内水量的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3.展示:“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图”: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学生观看动画:“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很容易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学生读图、分析、思考作答。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请学生描述,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黄土高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