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4、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我们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如何从食物变成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下来,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从课本第9页阅读到第13页。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2、消化腺:唾液腺、胃肠、胃腺、肝脏和胰腺(学生阅读完,让学生回答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将课本人体消化示意图展出,向学生解说消化管各器官的位置和消化腺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老师讲解过程中、强调:1、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通道。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板书:(二)食物的消化1、口腔内的消化2、胃内的消化3、小肠内的消化用多媒体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也可按课本内容进行说明),总结出消化的概念。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我们了解了消化的概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着这样的活动。例如我们平时吃饭,如果我们咀嚼一团白饭,时间久了,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然后用多媒体播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教师总结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酶(口腔)麦芽糖酶(小肠)葡萄糖蛋白质酶酶(胃初步消化,小肠)氨基酸脂肪胆汁脂肪微粒酶甘油脂肪酸〸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位置和消化液名称2、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是小肠为主要消化器官的原因之一3、胆汁不含消化酶习题训练:1、下列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A、唾液腺B、肝脏C、胰腺D、胃腺2、淀粉能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A、水B、酶C、淀粉D、麦芽糖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A、唾液腺B、胆囊C、肝脏D、胰腺4、胃位于腹腔的()肝脏位于腹腔的()阑尾位于腹腔的()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五分钟检测题(1)下列选择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胰液B、肠液C、胆汁D、唾液(2)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胃C、小肠D、口腔(3)肝炎病人害怕吃油腻的食物,那是因为()A、唾液分泌过少B、胆汁分泌过少C、胰液分泌过少D、胃液分泌过少(4)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是因为()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淀粉分解成葡萄糖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D、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5)蛋白质在何处进行化学性初步消化()A、口腔B、小肠C、大肠D、胃(6)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管中消化的顺序不同,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正常顺序应是()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C、淀粉、蛋白质、脂肪D、淀粉、脂肪、蛋白质第2课时板书:(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我们平时吃的一些食物要变成我们体内的营养,必须先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而我们人体如何吸收这些营养物质,下来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第三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学生阅读完,让学生回答吸收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口腔、食管: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老师提问:小肠有哪些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强调)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2、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