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二、过程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重点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板书设计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一、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问题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3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学生观看视频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启发性引入:面积前6名,人口前十名的国家,要求与我国人口和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2.归纳总结转折: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2000年的人口密度。(请学生来计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提问:那是不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都一样呢?联系以前学习的地理知识,通过对面积与人口的计算,从而了解中国人口在世界中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仔细观察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小组合作完成相对应题目。观察、回答。学生来计算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开阔学生视野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兴趣152.【读图,提问】看《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3.【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4.【探究】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并总结出人口和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可列表比较:“黑河--腾冲”这条分界线东南部、西北部的面积和人口的差异。并指导完成活动题,通过计算,更加明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观察、思考计算训练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学生回答提要学生可分组讨论、总结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地理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的印象,学生可通过训练计算方法来掌握。完成板前教师所列的图表,并通过计算方法来掌握它们的分布。东南:面积43%,人口94%;人口西南:面积57%,人口中6%。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环节三:展示构建自我提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