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公式法(二)教学目标1、会熟练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了解b2-4ac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的关系。3、会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其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P.17例11填空,并让学生思考:此方程可以直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吗?试一试。(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课本P.16-P.17例10,例11,并思考问题:b2-4ac的值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由例10知,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由例11知,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让学生观察方程(x+)2-=0,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实数解吗?试讨论方程x2+x+1=0有没有实数解?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解。所以在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要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法求解;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解,就不必再代入公式计算了。3、谈一谈:我们已学了哪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怎样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已学了因式分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在这些解法中,公式法是通法,即能解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但对某些特殊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较简便,配方法也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但不如公式法简便,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实际上很少用。(三)应用新知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4y+2y2-3=0;(2)x2+=3x;(3)x2-6x+21=0提醒学生:在运用b2-4ac的值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先要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从而才能正确地确定a,b,c的值。[解](1)原方程可化为2y2+4y-3=0,因为b2-4ac=42-4×2×(-3)=40>0,所以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原方程可化为x2-3x+=0,因为b2-4ac=(-3)2-4×1×=0,所以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因为b2-4ac=(-6)2-4××21=-6<0,所以原方程无实数根。2、课本P.19习题1.2,B组1(1),(3),(5),(7)。注意: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四)课堂小结1、举例证明怎样运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要先算b2-4ac的值?怎样由b2-4ac的值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各不相同,可用于不同形式的方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都体现了“降次”的转化思想,即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五)思考与拓展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m2=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范围;(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3)无实数根,求m的范围.[解]b2-4ac=[-(m-2)]2-4××m2=-4m+4,(1)因为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4m+4>0,即m<1。(2)因为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4m+4=0,即m=1。(3)因为原方程无实数根,所以-4m+4<0,即m>1。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2中A组第5题,选做B组第1题的(2)(4)(6)(8),第4题。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