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程内容]结合资料,说出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以某两个相关区域为例,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一西气东输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②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1(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优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2)对东部地区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3)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考向一能源调配工程的线路和原因(2019·福建漳州模拟)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福建段线路所经地区()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C.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多河流但不适合发展航运2.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铺设管道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台风C.有利于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答案1.D2.C解析第1题,福建段线路所经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但由于地形条件复杂,不适合发展航运。第2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主要经过地区能源消费量大,故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而非自然因素(地形);铺设管道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地形条件复杂;天然气是清洁能源,西气东输工程在江西省设有多个分输站,有利于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能缓解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2019·江西百所重点高中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读图回答3~5题。33.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大致位于()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陕甘宁地区D.柴达木盆地4.从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5.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答案3.A4.B5.B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东经107.5°,北纬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故答案选A项。第4题,根据图中重心的经纬度变化来分析,从2000年~2011年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但有波动,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导致生产重心迁移,故答案选B项。第5题,根据两者重心的经纬度变化来分析,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但有波动;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图中两曲线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会呈现出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此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A错;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B对;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对能源密集型的产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会阻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