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关于时间》精品教案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关于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第一课。(一)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目标定位本课包含导言在内共3页,且只有三幅图片和三段文字表述,内容间似乎缺乏有机联系,让教师感到难以着手开展教学,但略一深究便会发现三部分内容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如第一部分就世界杯足球决赛在日本横滨举行时,日本、北京和巴黎三地的时间不同这一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第二部分通过呈现饭店里的挂钟以及利用更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并适时学习“世界时区图”。第三部分通过“为什么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时间会不一样?”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可见,本课应侧重于第二部分的教学,其目标定位应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时差的存在,通过感悟体验明确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时间会不一样。“时间”在本教材的第二单元已作比较详细的教学。本课的“关于时间”是建立在地球运动基础上的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存在时差,昼夜现象的存在,以及人们在时差的影响下同一时刻不同时间下的生活情境。由于地球是个大球体,在现有条件下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搬到太空中来观察时差这一现象,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现代媒体条件下如何上好这节大空间跨度的观察课,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一次新的突破。(二)弱化概念教学,增强学生感悟体验强调知识传授、概念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将知识、概念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其独特的观察感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可做如下调整:1.弱化“世界时区图”的教学。用时差计算某个地区的时间,这是初中的教学内容,而且许多初中生都不易掌握。我们小学教材中的时区图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学生在读图时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简单的指导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只要学生能从第一排数字读出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不同的时间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要求学生会用时差去计算某一地区的时间,更无需讲授时区、区时、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2.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时差存在现象的观察体验。大空间跨度的观察在我们已有的条件下没法直接进行观察,如何寻找有效途径让学生得以直观感受体验成为教学难点突破的重点。现有的现代信息网络媒体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感受现场直播、利用网络摄像头进行实时间接观察体验是效为有效的途径。9.11事件的现场直播感受;春节联欢晚会上0点仪式中全球华人向祖国拜年的实况录像;笔者利用GOOGLE搜索到了“美国州立德州大学”、“日本治部坂一个人造滑雪场”这两个未加密的摄像头,向学生展示了当时的场景实况。这些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时差的存在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途径,如可在课堂上打越洋电话,让旅居外国的亲戚、朋友谈谈他们的情况;或在网络教室里,通过腾讯QQ和远洋彼岸的朋友聊聊天,通过语音、视频看看对方的生活情景等等,真切地感受到时差的存在。3.开展综合体验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特点,并根据学情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学生所喜欢的生活情境。设计了去英国旅游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过程中,感悟到时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现场直播、网络摄像头让学生实时观看世界各地的情景,感受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时间会不一样。2、了解由于时差的存在给国际之间的交往和生活带来的诸多问题,并能对调整时差提出自己的见解。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媒体进行大空间跨度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视频现场直播、网络摄像头让学生实时观看世界各地的情景,感受时差现象的存在。教学难点:学习简单地看世界时区图并进行简单的时差换算。(三)教学准备世界时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