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康复护理前言:•1脑血管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位居第3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2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1位疾病。•3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约1/3的病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约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4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率为217/10万人。。•5全国每年发病近150万人。•6在欧洲和澳大利亚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400/10万人。•7具有“四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一急性期的综合护理一叫患者三看卧姿二摸脉率一急性期的综合护理•一叫:呼叫患者并根据其反应来观察意识,意识是反映病情变化、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二摸:摸脉搏是否规律,有否过速或过缓;•三看:看躺的姿势是否自然正常,看脸颊部和鼻唇沟是否对称,判断有无肢体瘫痪或面瘫;看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根据瞳孔变化判断病情危重程度一般护理卧床休息氧气吸入饮食营养观察病情大小便护理意识瞳孔呼吸道管理控制体温1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急性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尽量减少刺激避免呛咳和反复吸痰诱发再次出血。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室温在18℃~20℃。•(2)氧气吸入脑血管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用鼻导管吸氧流量以2-4L/min为宜,亦可根据情况使用面罩。(3)饮食营养问题昏迷病人一般在24~48h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以后视病情而定,一般3天后给予鼻饲:米汤、菜汤、豆浆、果汁、牛奶等。做好饮食指导,使患者家属知道能吃什么怎样吃。(4)观察病情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大,特别是发病的最初三日,往往可能发生急剧的恶化,因此认真观察对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记录必须准确详细,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眼球位置和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其中更为强调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上用的方法是翻身、叩背、点药、吸痰、喷雾,既简便又适用。控制体温在37℃~38℃之间。高温时要认真做好降温护理,给予冰枕,冰敷可置于大血管处,如双腋下,腹股沟处,随时更换。也可用30%~50%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观察降温效果,昏迷患者可保持体温在36℃以下。(5)大小便护理当大便困难时,应协助排便。常用的方法是灌肠,一般2~3天用灌肠液或低盐水灌肠一次。另外可给缓泻剂,如番泻叶5克,煎水服。有尿潴留的患者,每隔7~8小时试用下腹部热水袋局部热敷。可采用听流水声、针灸、按摩等方法促进排尿,尿失禁的患者应耐心训练其按时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定时放尿和必要时膀胱冲洗,预防感染,并指导病人有意识收缩尿道口,3次/d,2min/次,以加强尿道口的收缩力。2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易伴肺炎和褥疮,要求护士在对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在病情稳定后,要经常变换体位,体位的改变可以减少体重对局部的压迫和压迫时间。合适的体位可以预防畸形、挛缩、足下垂、肌肉劳损、褥疮以及肺部因坠积性充血而极易发生的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1)翻身更换体位,一般1次/2h,重者可1次/3h,并将肢体放置功能位置。同时应注意:血压偏低时减少翻身次数,以免血压突然下降;翻身前要吸痰或擦净口腔内分泌物,防止体位改变后痰液倒流;翻身时要将患者身体抬起来挪动位置;骨骼隆起处用软垫防压,垫好瘫痪手足,保持功能位置。此外在给病人翻身时叩背,促进排痰,减少坠积性肺炎和舌根后坠而阻塞呼吸道。(2)加强皮肤护理卧床患者每日用热水擦背两次,并用3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15~20min,然后涂上滑石粉,以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减少磨擦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3)整理床单床单需要保持干燥、平整,床单应拉平,没有碎屑及褶皱,有缝隙的床单应该使接缝避开易受压点。3褥疮的护理褥疮一旦形成,发展很快,及时治疗可以避免褥疮的继续发展。二恢复期的护理脑血管病患者渡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常遗留有偏瘫、吞咽困难、失语和感觉异常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往往给患者带来消极影响。病情稳定后早期锻炼、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增加神经功能,使肌腱灵活,防止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