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2.理清课文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说明顺序及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学习难点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写作技巧,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学法指导自主预习,搜集资料,研讨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上一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让我们到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今天,我们大家随着语言大师叶圣陶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苏州园林》。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言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二、字词积累轩榭.(xiè)丘壑.(hè)嶙.峋(lín)镂.空(lòu)蔷.薇(qiánɡ)池沼.(zhǎo)相间.(jiàn)着.眼(zhuó)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luánzhànɡ)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重峦叠嶂: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三、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文章先从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这四个主要方面详细介绍,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4.文章结尾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特点?自主学习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5.再读课文,结合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第二部分(3-10):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1)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打比方,又是作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2)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