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乐曲《大象》力度、音色处理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朱琦【课程】扬琴演奏【教材】扬琴曲《大象》选自《少年儿童扬琴教程》【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对象】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扬琴班学员(程度约5级学生)【教学内容】1、复习演奏《大象》中的第二、三段。2、处理《大象》片段中所表现的力度与音色等音乐情绪变化。【教材分析】扬琴曲《大象》是郭敏清老师根据几内亚民歌改编的一个音乐小品。乐曲通过运用非洲民间音乐的音乐语汇及特有多变的节奏创作而成。在乐曲变奏过程中,运用扬琴的琶音、轮音、双音、顿音等演奏技法,以及音乐中重音、强弱对比等音色的变换,表现出以大象为音乐形象的非洲原野景象和非洲人民能够善舞的民族风貌。【学情分析】三位学员分别为不同的年龄层次,有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琴的时间不同,幼儿园的学员时间为2年,小学一年级的学员时间为2年,小学三年级的学员时间约为4年。学琴的程度约能演奏在扬琴4-6级的曲目。对于扬琴基本演奏技法中的弹、轮、点、拨以及弹奏和声性、复调性两声部肢体的演奏能初步运用。乐曲《大象》在上海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曲目中属五级作品,这三位学生在前期的几节课程的学习中,已经能初步的将片段演奏。由于学龄以及年龄层次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音乐的表现力上不同,在乐曲中顿音、琶音、重音以及乐曲音色变化上的掌握还不够理想,本节教学课程中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大象》中几个片段的力度与音色的处理,初步感受乐曲《大象》不同乐段的情绪特点,想象音乐画面以及大象的音乐形象,感悟同伴间友爱他人的道理。2、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乐曲中的重音记号和顿音、琶音的演奏技巧,能按分层要求完整的演奏《大象》片段,重点感知体验乐曲第二、三段中的韵律与强弱规律。3、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想象、演奏的过程中,运用讨论、示范、模仿、独奏、合奏、轮奏等多形式的方法,分层达到演奏乐曲片段中所需展现的力度与音色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分层完整的演奏《大象》中的片段,并能表现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特点。难点:能掌握并演奏顿音、琶音、重音的技能技巧。【教学准备】扬琴、乐谱、音响资料、手鼓【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想象、演奏,让学生学会并提高扬琴的演奏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体验能力,感知音乐形象,运用音乐力度与音色的变化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奏、生生互动、生生合奏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懂得同伴间相互合作友爱的道理。【教学流程】扬琴乐曲《大象》片段力度与音色的处理分段与实践聆听与想象巩固与复习交流与展示示范、模仿、合作、交流总结与拓展【教学过程】一、巩固与复习——琶音练习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来体验非洲的音乐世界,感受乐曲中的大象的形象。2、复习琶音练习曲①复习一下上周布置的《琶音练习曲》。(选择一位学生演奏)提问:你们觉得她演奏的怎么样?(学生互相点评,教师鼓励)②讨论:怎样演奏琶音最好听?(学生自由回答)③介绍琶音演奏技巧的要求:3、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轮奏的方式进行练习《琶音练习曲》片段。二、聆听与实践——音乐形象1、回顾欣赏《大象》引子及第一段(请一位学生演奏)把握乐曲整体情绪:欢快、热烈2、聆听与模仿《大象》第二段(音乐录音片段播放)①提问:想象这段音乐表现怎样的音乐场景?(学生自由回答)音乐表现了大象嬉戏的场景②讨论:片段中使用了怎样的演奏手法表现音乐形象?(顿音)演奏时力度与音色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回答)③教师介绍顿音的演奏技巧要求④教师处理乐段的强弱对比及音色变化(教师边示范边讲解)⑤实践活动:同学自由模仿练习(教师进行指导)⑥练习展示:请一位同学演奏片段说明:复习《琶音练习曲》的环节,让学生放松手腕、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学习了琶音的技能要求与技巧。并为下一环节《大象》中琶音的演奏处理进行前期预设与铺垫。说明:回顾聆听引子与第一段,让学生整体感受乐曲《大象》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