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课题3、寄情山水授课时间课型造型·表现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共2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中树木的步骤方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2、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本课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树木的画法步骤。难点:领会笔墨的运用,把笔墨和树木的画法相结合。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学具:毛笔(小狼毫、中白云)、墨汁、生宣。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引入课题二、赏析思考练习中国的山水画,强调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赏析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取材于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物,画家以高超的笔墨、概括洗炼的手法,着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山山水水的万千气象。要点:1、感受画面,思考画家的视角是静止的还是游动的2、通过线条想象画家作画的情绪,通过水墨想象色彩3、针对画面的整体或局部,描述自己体会的意境媒体课件播放媒体课件演示三、树木的画法讲解树木的结构规律,演示树木的画法步骤树干、树枝、树叶、树根下笔取势树分四枝点叶法、夹叶法单棵树的画法组合树的画法学生体会笔墨的运用媒体课件演示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微视频演示四、学生练习评价总结临摹沈周的册页小品中的《树木》,结合老师的演示,体会笔墨和树木的画法相结合老师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及时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以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媒体课件作业与课堂评价课下多观察生活中树的造型特点,多画写生,并观察生活中山石的特点,下节课结合山石的画法,与树木组合,创作山水小品板书设计3、寄情山水树的画法:势树分四枝点叶:夹叶:组合树: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学回顾与反思学情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3课《寄情山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教学注重了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社会、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二年级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初二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一学段中,应该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美术知识的掌握要通过不断积累和反复运用,教学活动应该注重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述独立的见解。存在的问题: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文本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4、虽然学生风格各不同,相对而言,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