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天气系统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面、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人地协调观)一、锋与天气1.重要概念(1)气团: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不同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作锋面。(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4)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2.锋与天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天气过境时雨、雪、大风天气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图表点拨]1.教材第76页图3-34,该图展示出:冷气团是主动气团,暖气团被迫抬升,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后区域。表示符号为画在锋线前的若干组三角形。2.教材第77页图3-36,该图展示出: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前区域。表示符号为画在锋前的若干组半圆。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与高气压(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2)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1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高气压中心垂直气流上升下沉低空气流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相反向四周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相反天气现象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3.锋面气旋: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中锋面形成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1)锋面活动一定会带来降水。()(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3)北半球高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4)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冷锋,西侧为暖锋。()(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成这种景象的天气过程是()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提示](1)×锋面活动能否产生降水,主要取决于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果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形成降水。(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梅雨天气。因夏季锋面雨带北移到长江流域,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造成的。(3)×北半球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旋转辐散,其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4)×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5)B[诗句描写的是冬季的雪景,应是冷锋过境天气。]锋面系统与天气材料一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账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材料二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问题1(综合思维)材料一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材料二中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甲图还是乙图?2提示:冷锋过境。甲图。问题2(综合思维)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天气还会出现什么变化?提示:“是日,日无晶光……铁甲如冰”,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次日彤云压阵……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