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二)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二、重难点内容讲解(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源:学科网]1、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①、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来源:Zxxk.Com]用心爱心专心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②、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从地球内部震波曲线图上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区分出P、S波。通过分析P、S波速变化情况,发现地面下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来源:Z&xx&k.Com]2、地球内部圈层用心爱心专心3、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二)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来源:学科网ZXXK]1、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①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用心爱心专心②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③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④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⑤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来源:Zxxk.Com](1)若A、B、C三地(如a图)受热均匀,则①三地气温相同;[来源:学科网ZXXK]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用心爱心专心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2)若A地受热(如b、c图),则[来源:学科网ZXXK]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来源:学科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