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一、预习导航【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1、工业的发展√2、工业的分类√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资料卡片】中国汽车何时能被“反倾销”有文章介绍,自1979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达422起,涉及产品4000多种,高居世界之冠,而且还呈继续上升势头。在最近十年中,全世界2483起反倾销案件中,涉及中国的就占12.5%。气愤之余,又有一点“窃喜”:中国人怎么就能把那么多工业品都造得那样便宜?像彩电、冰箱之类,原本是由发达国家传过来的,现在他们怎么反而竞争不过,以至不得不动用反倾销手段?为什么惟独中国的汽车,特别是轿车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呢?什么时候中国汽车也能让国外反一次“倾销”呢?大家知道,国外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很低,普遍不到3%,卖1辆车,往往只能赚几百美元,所以汽车厂家便越来越少。中国汽车行业的真实利润如何,我们行外人是不得而知的,只是听他们自己总是强调“没有降价空间”。听说一汽大众2001年头9个月销售轿车近10万辆,便赢利37亿元,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据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副司长苏波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在制定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时,他们预测2005年全国汽车需求量为320万辆,但两三家大企业上报的规划目标已经够这个数了,然而各省上报的汽车发展计划数,还没有完全相加,竟高达622万辆,事后一些省市还在增加。如果汽车没有高额利润,为什么到处都要竞相发展?他们是都傻,还是都有病?进入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市场突然趋冷,汽车厂家忧心忡忡,更有些把怨气撒在加入WTO和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上,说是因此造成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局面,就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好象中国为了发展轿车就不该加入WTO,或者加入WTO了,轿车也不该降价。用心爱心专心同样是对待降价压力,德尔福中国总裁张淑国先生却另有看法,他最近对记者说,汽车降价,是一个总趋势,消费者要求有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车子,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挑战,逼着整车厂进一步整合。整车厂也会把降低成本的压力向零部件厂转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家都去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中国轿车工业是打着“进入家庭”的旗帜起步发展的,但是很快它们就背叛了自己的初衷。一些厂家以“高起点”为名,只为官员造车,只为富人造车,忘掉了最广大的平民百姓。一些厂家不仅一听降价就恼火,甚至对国家“十五”规划提出发展8万元轿车也深为不满,规划刚一公布,就在媒体上公开批评指责。就是说我们的汽车厂,到2005年都不看,8万元,也大约折合1万美元,还不考虑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偏高的因素,无论和国外绝对车价比,还是和中国其他工业品的价格水平比,对中国普通百姓讲,都不是一个小数。不久前,神龙公司以“打造中国第一家轿车品牌”的名义,小心翼翼地推出了售价9.78万元的富康“新自由人”,业内人士从“性比价”角度分析,认为“新自由人”变相降价2万元左右。但是神龙公司却极力避开“降价”的字眼,还特别对媒体打招呼,不要“误解”为降价。对神龙公司的举动,市场的回报是热烈的,20天时间,销售了1500多台车,还有几百人交了预付款。但是却遭到同行不约而同的谴责,认为他们坏了行规,甚至说他们“决没有好下场”。其实大家如果只是争相发展能力,而不把价格降到合理位置,让大多数中国人买得起车整个行业才真的会“决没有好下场”。如何确定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确定,是国家根据产业的现状、发展和变化趋势,为取得最大的产业经济效益并为使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而确定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有非常广大的市场。如建筑业,预计今后十年将新增城市150个,新增加建制镇3000个,同时,计划将20%的集镇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又如机电行业,1980年至1991年,我国生产资料机电进口达1531亿美元。1985年以后,生产资料机电产品进口占整个进口总数的比重持续保持在30%以上。而且中国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个巨大的汽车、通信产品市场。(2)有很高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我国机械行业,1981~1991年,机床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8.9%,1992年达到42.3%。据预测,到2000年前,我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