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课题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服务社会课型新授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的精神。2.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3.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重难点教学重点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教法学法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讲述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1、为什么服务社会?(1)服务社会体现。(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2、怎样服务社会?(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活动:学生谈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回答:(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1)曹师傅的行动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表现,是服务社会的行为。曹师傅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得到周围的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曹师傅能影响周围的人。(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1)小方的经历丰富了自己的角色体验,培养了勤俭节约、公平交易、合理消费的意识,更增强了自信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2)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资料回答:(1)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除了这些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学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1)几个同学利用周六、周日到居民小区帮助清扫卫生,为美化城市出一份力;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旅游景点义务当讲解员;帮助残疾老人过马路等。(2)遇到的困难:我在对待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方面有所欠缺。克服: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热情服务他人。(3))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比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很广泛,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对青少年来说,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我们可以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山西餐饮行业的王力群大师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厨艺精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默默耕耘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