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象声词》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题材,打造轻松的课堂。本次习作就是以吃辣条听声音导入激趣,并凭借声音和当时表演场景,诱发创新热情,大胆表达;提供丰富素材,激活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在激励性的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到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二、教材分析《故事里的象声词》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习作内容。本次习作借助例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聆听大自然奇妙的声音;选择几个象声词,想象一下这些声音会在什么场景出现,以它们为线索,编一个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了把握好本习作的教学,必须明晰中年级的习作要求:能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同时,了解中还发现:从一到四年级的阅读课文中,经常会出现带有象声词的句段,都为这次习作提供了铺垫。三、学情分析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作文教学难题至今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受方言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虽已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如何把事情、场景写具体,并恰当用上象声词,仍是习作教学的难点内容。我校开展“书香校园”以来,年级组的学生涌现出极大的读书热情,如何挖掘他们的语言储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四、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整组教材内容和本次习作,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懂得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写的时候一般要加上引号。2、懂得象声词的作用3、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模拟出来。(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几个象声词,想象一下这些声音会在什么场景出现,以它们为线索,编一个故事;语言生动,语句通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洞察力。五、教学重点学会在叙述或描写时选择确切的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六、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七、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2、教师自备一包辣条,一瓶水。3、多媒体课件八、教法与学法本次习作指导课中,我在摸准学情的基础上,牢牢地把握住本次习作的特点和习作指导中的重难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作了精心的设计与组织。以吃辣条引起的一连贯动作激趣导入——倾听声音——描述画面——提供丰富素材——师生共同写作——展示作品、共同评价为主线,促使学生品味声音,感悟生活、最后在激励性的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到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学生在倾听、想象、表达、展示中培养了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洞察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学法是:同桌交流、作品展示、分享交流。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初感“象声词”(1)师:同学们,喜欢吃零食吗?(学生各抒己见)(2)师:有哪位同学喜欢吃老师手里的零食?(学生纷纷举手)(3)指名学生吃辣条,其余同学仔细看、仔细听。(4)同学们,你们看到吃辣条的同学是什么表情?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学生一:老师,我看到这位同学吃辣条时太高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口咬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课件出示“咔嚓咔嚓”)学生二:老师,我看到这位同学辣得眼睛里有眼泪,嘴里发出“嘶嘶嘶”的声音。(课件出示“嘶嘶嘶”)学生三:老师,我看到这位同学吃辣条时辣得舌头都伸出来了,还发出“嘶嘶嘶”的声音。师:此时这位同学该怎么办?(学生齐答喝水,师递水)师:有声音吗?学生:有!“咕咚咕咚”的声音。(课件出示“咕咚咕咚”)(5)板书课题:象声词(6)师:同学们,像这样的象声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找到它吗?(学生打开记忆,畅谈生活中出现过的象声词并模拟发声)过渡:同学们,生活中因为有了声音而变得精彩,习作里因为有了象声词而变得鲜活动感,你相信吗?(学生齐答:相信!)(二)唤起生活记忆,感知象声词的魔力1、课件出示文段:《快乐的午餐时光》我的肚子在抗议!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