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平方根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平方值的计算等确立平方根的意义、开方的运算。了解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2.对于任意有理数都能区分其“+”、“-”性,运用计算器已势在必行。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类比平方值的求法,定义出平方根的概念,同时从这个过程可知一个什么样的数才具有平方根,这种数有几个平方根?并比较这两个平方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2.了解无理数的发现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材解读本节内容首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其边长,由此引出求某数的平方根的问题,在涉及到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开方时,则引进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计算器对任意正数进行开方。这样将有理数与无理数沟通起来成为实数。学情分析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任何数的形式主义都能够顺利得到,同时也感知了“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相等”,故由平方值去探索平方根的问题实际上只是互逆过程,只要求出一个数的平方就可得知平方根的值。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吗?“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前进了一步,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徒然而升了;当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经过计算,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该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又是如何计算呢?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1)前面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计算过了很多互为相反数的平方,发现这些数的平方值会相等,按照我们求正数x的算术平方根的考虑,若x2=a,则x=称为a的算术平方根,而x还有一个负值,又该如何称呢?(2)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1(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米/秒),其中v1、v2满足v12=gR,v22=2gR,其中g是物理中的一个常数(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R是地球半径,R≈6.4×106米,如何确定v1、v2的值呢?它与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关系?下面让我们来逐个分析吧.(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这个数是多少,又怎样表示呢?由于42=16,(-4)2=16,故平方等于16的数有两个:4和-4,把4和-4叫做16的平方根,记为4=,则-4=-,把4和-4称为16的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即若x2=a,则x为a的平方根,记为x=±.如3和-3是9的平方根,记为±3是9的平方根,表示为±3=±.把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而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运算关系,可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例如当x2=1时,x=±1;当x2=16时,则x=±4,当x2=36时,x=±6;当x2=49时,x=±7;当x2=,则±为的平方根,依次可记为±,±,±,±,±,它们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0.49(2)(3)81(4)0(5)-100解:(1)因为0.72=0.49,(-0.7)2=0.49,所以0.49的平方根为±0.7,即±=±0.7(2)因为()2=,(-)2=,所以的平方根为±,即±=±(3)因为92=81,(-9)2=81,所以81的平方根为±9,即±=±9.(4)因为02=0,所以0的平方根为0,即±=0.(5)因为任何数的平方都不小于0,找不到平方为-100的数,故-100没有平方根.将这些数的平方根与它们的算术平方根进行比较,正数(或0)的算术平方根只是它们的平方根中的一部分,是正数(或0)的那部分,而负的那个值正好是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进一步可归纳出: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一对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并根据这些值写出各被开方数的平方根.(1)(2)-(3)±解:(1)因为1.22=1.44,所以=1.2,1.44的平方根为±1.2,即±=±1.2.(2)因为92=81,所以-=-9,81的平方根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