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两个重庆人到北京观光旅游,由于对北京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就在公交车上打开地图研究。甲:“我们先杀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毛主席纪念馆,最后杀到中南海……”乙:“要得嘛,我们就按到(照)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去)。”(注解:重庆和四川人说的“杀”是指“去”的意思。)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若干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甲乙两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一时无语……甲忍不住:“你浪个不开腔(枪)喃?”乙:“你都不开腔我浪个敢开喃?”话音刚落,又被广场群众扭送至公安机关。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甲:“这哈安逸了,包包都遭整空了,哪点去搞点子弹嘛?”……门口的武警冲上来将两人按倒在地。(注解:“子弹”在重庆和四川方言里是“钱”的意思。)最后,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严禁奥运期间在北京说方言。→1.什么是方言?[明确]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汉语就是一种有许多方言的语言。2.汉语方言都有哪些种类?[明确]汉语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汉语方言是世界上种类繁多、分歧很大的语言。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3.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关系?[明确](1)一方面,普通话与方言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而非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从另一方面看,普通话又不同于其他方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有法律保障的。(2)普通话对方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方言也会对普通话有所渗透。方言在词汇方面对普通话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湘方言中的“过硬、行家里手”等已经进入了普通话词汇。4.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说普通话?[明确]使用普通话在规定的场合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公共行业的服务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广告、招牌用字,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国内销售的包装、说明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的用语国家希望大家在所有的场合一、陕北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特点为:1.词汇:普通话“说话”在陕北话中叫“拉话”;普通话的“看、瞅”等,陕北话叫“瞭”;普通话的“泪珠”在陕北话里叫“泪蛋蛋”。2.语法:普通话中如果量词重叠,前面的数词只能是“一”或者没有数词,如“一个个、个个”,表示“每一个都”;而陕北方言中量词可以重叠,如“三道道蓝”。普通话只能说“招一招手”,动量词后面不能加别的量词;而陕北方言的动量词后还可以加名量词“个”,如“招一招个手”;普通话里名词有时也能重叠,如“村村”,但表示的意思是每个村子,不能表示特定的村子;但陕北方言里表示一个特定的村子也可以说“村村”其他名词也可以重叠,如“面面、话话”。普通话里说“看得见”,陕北方言说“得见”“得”表示“能”。二、正确对待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如果方言词语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没有的意义,或者能使词语更准确、生动,并且为大多数群众了解和接受,那么可以吸收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丰富普通话的词汇。例如“名堂(吴方言)、蹩脚(吴方言)、吃不消(吴方言)、靓丽(粤方言)、巴士(粤方言)、第一时间(粤方言)”等;如果方言词的意思在普通话中本来已能够表达,或者大多数群众不能接受和认可这样的词,那么就不应该吸收这样的方言词,例如葛儿(北京话,“死”)、歇菜(北京话,“结束、失败”)、拎不清(吴方言,“弄不清楚”)、小赤佬(吴方言,“小孩子”)、呔(粤方言,“领带”)、上堂(粤方言,“上课”)等。而在语法方面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慢,比如“你走先”“给钱你”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些年轻人受港澳、广东文化的影响刻意模仿的说法,但是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三、正方可以使用的论点:我国方言种类多,差异大,大到很多地方相互之间不能通话的地步,这种情形无疑给异地人们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考虑废弃方言,全国都说普通话。这样做可以彻底消除方言隔阂,让人们之间的交流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