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了解锋面雨、梅雨季节和伏旱4.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5.了解季风气候不稳定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6.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7.能分析我国气候多样带来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4.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教学过程:季风就是一个季节盛行某个风向的风。[预习]阅读课本第38~43页,完成预习(10分钟)阅读课本第38图,完成下题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________________一带,以___________的偏北风为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辽阔的海洋,以_______________的偏南风为主。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以______(山脉)—______山—_____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______季风影响明显,降水______,界线西北______季风很难到达,降水______,全年都较干旱。3.我国季风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带来的,这种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降雨类型叫_____________雨。阅读课本第40页的图2.23,回答下列问题:4.从图中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的几个月是_________,气温较高的几个月是________。5.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叫做______________,对农业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却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两者______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______同期的______气候影响。阅读课本第42页的图,回答下列问题:7.我国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五种。徐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8.四川居民爱吃辣椒,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教师随机提问,每组都要提到,答对给小组加分,不对不加分。(5分钟)[吾读·吾记]接下来给学生2~3分钟再记忆一下上面两个问题。(2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将习题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根据老师出示的答案进行核对,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全对的加分。(3分钟)[知识拓展]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6.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7.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课堂测试]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16~17页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