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对方程的学习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逐渐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将为以后其他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取材于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2.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理解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2)数学思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3)问题解决: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情感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重点、难点重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打折销售问题。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生活经验不足,对商品销售问题了解较少,思维比较依赖于具体直观的事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贴近生活的原则,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教法学法由于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生们身临其境,在探究中发现知识、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总结中升华知识。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于是,我通过一个采访展开教学,采访大家平时买过哪些打折商品,见到过哪些打折方式?学生们纷纷作出各种回答,接着请学生观看各种打折销售的图片,正当大家面对各种打折广告有点眼花缭乱时,趁机送出那英的《雾里看花》中的这几句“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问大家想不想看的更清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进入活动二。活动二:身临其境,探究新知为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商品销售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假设和学生一起进行经商体验--开文具店,店名就叫“阳光”文具店,寓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体验经商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模拟经商过程,包括进货、标价、出售等过程,学生先初步体会商品销售问题中的常见基本量的含义,再通过算账探究归纳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式是,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最后请学生代表把利润公式和利润率公式写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感受和体会商品买卖中的进价、标价、销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为后面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做好铺垫,进入活动三。活动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通过经商体验学生们发现了商品销售的有关知识,现在走出文具店,到服装店参观学习。通过老板和服务员的对话,计算成本价。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所以学生自然就想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出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达相关的量,发现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是学生先分组合作交流完成,然后归纳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这个问题的学习,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进而认识到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到渠成,正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课本例题,马上就要五一节了,很多商家都会利用节日搞一些促销活动,丹尼斯商场黑搞什么活动呢?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两组比赛列方程并求解,当学生活动时,老师巡回观察融入其中,参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