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人类进化的视频资料;搜集各种神话传说资料;提前两周同兴趣小组成员,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肉汤的对比实验。学生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报道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组织学生根据自教师利用学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己搜集的有关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测,组内讨论交流。生的疑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结论。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及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探究新知【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可能有: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本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宇生论4.化学起源说教师对于学生的阐述及时进行评价并展示教师搜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推翻这一观点?教师展示: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的“技能训练”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材料,并且能够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测。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课下做的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肉汤腐败的实验),介绍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瓶外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到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时必须严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能力进行训练。【宇生说】过渡语: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学说是“宇生说”和“化学起源说”。教师展示材料: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等在达斯马尼亚陨石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将前后知识有中发现了和真菌相似的纤维包体,此陨石却与太阳同龄。这一发现似乎是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以在星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