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化离子反应第1课时总课时1课时班级(类型)学习目标①通过与溶液概念的对比学习,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其九种分类。②通过胶体的一系列探究性试验,掌握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了解胶体的一些其他性质(介稳性、电泳、可凝聚、布朗运动)③在体验胶体性质的过程中,加深对胶体概念的认识,强化探究意识,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④体会胶体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重、难点重难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师反思三、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导入新课【实验情境】用激光笔照射分别装有“新配制FeCl3溶液”、CuSO4溶液、新配制酸化FeCl3溶液的三个烧杯。【设问】1.激光笔照射三种溶液后,它们一样吗?有什么现象?2.为什么“新配制FeCl3溶液”会有光路而CuSO4溶液、新配制酸化FeCl3溶液没有?【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混合体系:【板书】2.1.2胶体【过渡】新配制“FeCl3溶液”由于FeCl3水解形成了另一种体系。它是不同于酸化FeCl3溶液的Fe(OH)3胶体。那什么是胶体?它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内容。【观看实验】【思考回答】“新配制FeCl3溶液”与新配制酸化FeCl3溶液有区别。由成分相似物质做相同实验而出现不同实验现象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胶体的性质做下铺垫。讲授新知【环节一】【设问1】“新配制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以及酸化FeCl3溶液有何不同?【引导】请回顾我们初中所学习过的“溶液”和“混合物”的概念。【讲解】溶液、混合物的概念。【设问2】CuSO4溶液是CuSO4溶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那么什么叫做分散系?【讲解】分散系、分散剂以及分散质概【思考回答】溶液:均匀、稳定。【回顾旧知】溶液:均匀、稳定。【回答】阅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概念的本运用旧知识“溶液”和“混合物”的概念引入分散系概念。让学引入旧知分散系概念【环节二】溶液、胶体、浑浊液的对比念。【板书】一、分散系概念及其分类1、分散系概念(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3)分散剂:其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讲解】当分散系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悬浊液三种。【板书】2、分散系分类溶液、胶体、悬浊液【过渡】我们知道物质有很多分类方法,那么上述我们所提到的三种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又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它们的分类依据!【板书】二、溶液、胶体、浑浊液的对比【学生实验】【问题组】1.观察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质。【分组实验】把盛有Fe(OH)3胶体、CuSO4溶液和泥水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可能回答】不同点:泥水不均匀、不稳定,用肉眼可以分辨出来,Fe(OH)3胶体是透明的,呈红褐色。实验现象:用光照射时,Fe(OH)3胶体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CuSO4溶液中没有这种现象。生感受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为溶液、胶体、悬浊液之间的对比做下铺垫。通过做实验对胶体、溶液分散系三种分类【环节二】丁达尔现象对比3.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用光照射时,Fe(OH)3胶体中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胶体以及悬浊液。【学生实验】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后,激光笔第二次照射。【问题组】1.从实验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2.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实验】溶液与胶体过滤【提问】实验有何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分组实验】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再次照射,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可能回答】过滤后,Fe(OH)3胶体全部透过滤纸,过滤后的液体还是红褐色,而泥水在滤纸上得到泥沙,过滤后的液体是澄清、透明的,且两者都产生丁达尔现象。【学生小结】胶体粒子小于悬浊液的粒子。【分组实验】用羊皮纸分别过滤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思考可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