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近代以来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兴起、发展的主要史实。2.分析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等各传媒业的主要特点。3.探究报刊业、影视业和互联网等各传媒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及有关史实。(易混点)2.从历史解释和社会史观角度,全面、准确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3.对比分析四大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重点)[知识梳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3.繁荣(1)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创办起来。(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在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4)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1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所以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释疑解惑]思考探究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这说明报纸具有怎样的社会功能?提示: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社会功能。[图示记忆]大众传媒的变迁[易错易混]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个易错点(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4)报刊的特点和局限性①特点:报刊具有书面化的特点。②局限性:报刊缺乏直观感染力,而且阅读报刊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传播范围有限。2(5)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性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消磨闲暇时光。(6)《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7)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8)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