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4课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2.使学生掌握有关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判断;3.使学生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运用;4.总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通过判断,强调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过程:[讲述]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2.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学生1]为了使烧杯壁上留有的溶质,洗涤液中含有的溶质全部转移到溶液中去,使所配溶液浓度尽可能精确。[学生2]因为大多数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溶液温度升降,导致定容不准确。[学生3]可以防止因溶液混合不均引起的误差。[讲述]此实验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按部就班地做以避免误差的产生。[板书]2.误差分析[投影]请根据VBnBc)()(,围绕操作作为对n(B)与V的影响而导致c(B)的变化。(1)若NaCl中含有杂质(或潮解)。(2)水的凹液面超过标线部分用滴管吸去。(3)配好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加水至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5)容量瓶没有干燥,里面有水。(6)定容时俯视。(7)量取浓溶液时俯视。(8)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定容时俯视。(9)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和定容。答案:(1)n(B)偏小c(B)偏小用心爱心专心(2)n(B)偏小c(B)偏小此时应倒掉重配(3)V偏大c(B)偏小(4)n(B)偏小c(B)偏小(5)无影响(6)V偏小c(B)偏小(7)n(B)偏小c(B)偏小(8)n(B)偏大V偏小c(B)偏小(9)V偏小c(B)偏小[课堂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道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1.已知某溶液的密度为d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ω%,溶质的摩尔质量是Mg•mol–1,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设溶液的体积为V升,则MdMVdVBc%1000%1000)((mol·L–1)Md10mol·L–1答:物质的量浓度为Md10mol·L–1。[小结]这个公式表示了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转化,在以后的计算中,这个结论可以直接运用。2.50%的NaOH溶液(ρ=1.525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若要配制1Lmol·L–1的NaOH稀溶液,需50%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分析与解:用水稀释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1.194050525.11010)(MdNaOHcmol·L–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1V1=c2V219.1mol·L–1V1=0.1mol·L–11000mLV1=5.24mL3.100mL0.3mol·L–1Na2SO4溶液和500mL0.2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答案:0.55mol·L–14.标准状况下,aLHCl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mL–1,则该盐酸的浓度是()A.4.22amol·L–1B.22400abmol·L–1C.5.3622400abmol·L–1D.5.36224001000abmol·L–1分析与解:本题考查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键是溶液体积的确定,要用溶液质量除以溶液密度,而不能用气体体积加上水的体积。从定义出发,先找溶质(HCl),求出其物质的量(4.22a),再找溶液的体积,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可从密度来求溶液的体积(注意单位)。质量包括溶质(4.22amol36.5g·mol–1)和溶剂(1000g)。用心爱心专心baac100010004.225.364.22mol·L–1答案:D[指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物质的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