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园圃(pǔ)2.攘人(rǎnɡ)3.犬豕(shǐ)4.栏厩(jiù)5.扡衣(tuō)6.衣裘(qiú)二、通假字1.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2.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同拖,强夺3.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通辨,分别三、古今异义则弗知非,从而誉之古义:从,跟从;而,并且今义:顺承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则2.遗3.苟4.以5.国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从而誉之誉:赞美(二)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亏人自利也亏:使……亏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也”表示判断)(二)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栏厩取人马牛(“甚”后省略介词“于”)(三)宾语前置句以亏人自利也(“自”作“利”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评析]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却不知其错误,反而跟着去赞美它,称之为义。这可以算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墨子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称赞战争、支持战争、参与战争的错误做法,反映了他强烈反对一切战争的观点。其“非攻”的基本观念也正是对当时社会和平的一种愿望。2.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评析]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很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分别。墨子以类比的方式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混淆是非,尤其是混淆义与不义,把战争当作正义之举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从而逐层深入地提出自己反对战争的主张。[问题1]第1段,文章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的?[明确]从“窃人桃李”人人皆“以亏人自利”而大加指责、责罚入手进行分析。[问题2]第1段中,墨子认为最大的不义是攻国,可为什么要说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马牛和杀人越货?[明确]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不义,再说到窃人马牛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之人并抢夺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之后反复说明天下君子指责小的不义,却赞颂大的不义,可以说是荒谬之至。这些不是多余的话,是为了对比,来说明天下君子攻人之国的不义特征,使文章的条理极为清楚。[问题3]第2段,文章用什么方法证明“不辨义”与“不义”的?[明确]用天下之君子只知非小不义(杀一人等)而誉大不义(攻国)的自相矛盾的行为来证明的。[问题4]墨子的“非攻”是反对一切的战争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墨子反对战争,却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只主张非攻,而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他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自守;他既不赞成国家间的攻伐掠夺,也不盲从“春秋无义战”的看法。墨子将战争分为“诛”与“攻”,即诛战与攻战,认为诛战是讨灭害民君主的正义战争,攻战则是大国、强国以掠夺土地、财富、人口为目的的非正义战争。因此,“非攻”绝不是不加分析地反对一切战争,而是在分清战争性质的基础上,对诛战赞同,对攻战反对。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闻则非之(责怪,反对)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超过)C.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到)D.以亏人自利也(损害)解析:得:捕获,抓住。答案:C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上为政者得则罚之C.若以此说往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解析:A项,“兹”通“滋”,更加。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B.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C.则弗知非,从而誉之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解析:A项,“爱人”,关爱别人;B项,“少见”,看见很少的;C项,“从而”,跟从,并且;D项,“后世”,后代,与现代汉语同。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故书其言以遗后世C.此则天下之害也D.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解析:A项为省略句,B项为正常句式,C项为判断句,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