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通讯的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中第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通讯的变化》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部分,也是工业文明崛起对中国社会生活冲击的一部分,与本单元前几课和必修一、必修二共同构成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冲击的完整体系。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历程。教学难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二、学生分析1.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2.课前自学质疑案学案的下发和课前上的PAD微课自主学习,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原因、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质疑,深入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等,与此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变化的史实。(2)结合材料与图片,探究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质疑课自主微课学习,提出疑难。运用图片等资料直观体验历史。(2)课上质疑、探究重难点,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3)学生合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在历史评价方法指导下尝试运用,并展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1)依据教材,结合相关材料感受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2)通过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使学生对今天的中西方文化有正确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微课程《新潮冲击下的近代社会生活》,自学质疑课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质疑并提交,为训练展示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2.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3.运用PPt,在训练展示课上,教师设置题目进行小组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自学质疑课教师巡视课堂,指导点拨,对学生的自学质疑状况进行记录,为训练展示课提供部分素材。1.课代表展示、解读本课学习目标。2.结合学案自主学习PPT、微课教师上传到阳光微课的在线测学题目。教材、观看微课、学习本课重难问题。3.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中的不明白问题。4.做好在线测学题目、完成知识体系建构。训练展示课1导入1.展示训练展示课学习目标表扬自学质疑比较好的个人。2.针对各小组提交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拨。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展示的自学质疑课存在的共性问题。PPT训练展示课2重难突破教师引导:1.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展示:四则材料并提示学生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方面分析。2.列举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在服饰、发型、足型、婚礼、交通等方面的典型表现。让学生明白: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3.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有什么特1.让学生分组小讨论先回答,加深学生的印象。2.倾听、思考、进行记录PPT点?展示:两则材料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是什么?结合微课内容,再做强调训练展示课3训练、展示训练:教师说明训练展示的要求、目标展示:教师点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提升总结。训练:1.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目.2.完成的同学先同黑板展示的答案对比,分析对错3.小组统一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合作讨论,进行整理,记录疑难,准备班内交流展示点评:1.评判组织的答案是否准确、完整2.试题分析3.答题是否规范PPT训练展示课4、体系构建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