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观点;2.对“经典”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现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观点。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这是一篇现实意义极其鲜明的文章。课文围绕“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谈了自己的看法,富有启发意义。三、合作探究1.作者的观点怎样的?理由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阅读人文色彩浓厚的文科经典比阅读“工具理性”为主的其他著作更重要,我们应该先读、多读人文色彩浓厚的文科经典,避免“快餐式”“工具性”的“时尚”阅读。有些人对于中学生阅读“重文轻理”是一种缺陷的指责并没有多少道理,相反,这种阅读恰恰是对中学生阅读学习的一种补充。首先,经典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历久弥新,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可能改变的是这些问题呈现的方式。而经典作品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为后世难以超越,这也成为它们具有历久弥新魅力的原因。尽管经典无与伦比,但它表达的并不是绝对的真理,经典的价值在于蕴藏其中的大智慧。正因如此,人们阅读经典并不是因为在经典中可以找到今天现实的问题的所有答案,而是因为经典作品中蕴藏的大智慧总能够带给我们新的启示。所以,经典并不是实用的万能钥匙。其次,经典是人类文明沿袭和传承的主要中介,它们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和体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而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不可能以是否具有“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为标准的,正好相反,文化的承传必须超越实用功效。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摒弃看似“无用”的经典,实际上是在断送文化。在时代潮流越来越强调实用功效阅读的今天,强调经典阅读尤其重要。第三,也许有人认为阅读经典就意味着保守和固步自封,但事实上“经典”与“创新”并不相悖。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谈不上真正的创造,而要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经典是最重要的途径。对任何一个真正的创造者来说,他们都是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吸取养分并完成自己的创造的。而对于普通的阅读者来说,阅读经典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人的素质只靠英语和计算机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2.作者的观点给你哪些启发?(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话题:中学生阅读现状,经典不等于真理而重在智慧,经典与创新并不相悖的论述等。)四、作业建立自己的“经典”阅读清单,无论在校与否,坚持阅读下去,并做好读书笔记。附:板书设计